从上学开始,我们的班级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结构:一个班长,管理整个班级;还有几个班委,管理班级个其他某个方面,比如学习、劳动、文艺等方面。同时,如果班级人员较多,还会把人员分成几组,安排组长管理小组。
很多人也会问: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构呢?建筑设计人才网职场专家指出,这样的结构是为了更好更方面的管理。班级就如同一个团队,班干部就想团队的管理者,一个管理者究竟能“领导”多少人呢?建筑设计人才网专家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,正常的团队一般都采用一个管理者搭配5个左右的下属,这种搭配方式被称为“乘5规则”。
比如,一个刚开始创业的小公司,往往只有五六个人,这时候的老板就管理这几个人,能够很有效率地带领团队去打拼。随着企业逐步做大,人员规模扩大到5乘5,即二三十人时,这个老板还能够直接管理这些人吗?恐怕很难。他需要设立中层管理者,而他依然只管理5个左右的中层管理者,而每个中层管理者再向下管理5个左右的基层员工。这就形成了人们所熟知的管理金字塔。当企业进一步扩大,人员规模达到了5乘5再乘5的时候,如何管理这100多人的队伍呢?显然,老板没有精力去管理25个中层干部,每个中层干部也没有精力管理25个基层员工。此时,合理的选择是再建立一个管理层,如果老板作为一级管理者,那么他之下是5个左右的二级管理者,每个二级管理者再管理5个左右的三级管理者,每个三级管理者管理5个左右的基层员工。企业规模继续扩大,就继续应用“乘5”规则。
如果管理金字塔中不是“乘5”规则,而是“乘2”规则,整个团队会如何呢?那将会出现官多兵少的情况。大量的人坐在领导的位置上,每个人创造的管理价值很小,而基层员工累得要死,工资却很微薄,因为上面的各层管理者占有了过多的企业利润“蛋糕”。
如果管理金字塔中不是“乘5”规则,而是“乘10”规则,整个团队又该是什么情景呢?管理层要照顾到各个下属的工作,往往会疲于奔命,顾此失彼;而下属由于领导很少照顾到自己,容易产生懈怠和放松。即使管理层和被管理层都很敬业,依然会出现信息不能及时上传下达的问题,不利于事业的发展。
历史上也存在这个规则。很多团队的发展前期都是遵循上面的原则的,但是到后期,随着团队快速的法则,领导者为了不使团队出现可以危机自己权利的人,就开始了违背原则的乱增加管理者。太平天国起义之初,在天王洪秀全之下只设立了东西南北4个王和翼王,刚好5个下属,这几个王再向下管理其他将领。这种管理结构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应该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。可惜,到了太平天国后期,洪秀全为了防备早期一起打天下的几个王,又设立了几百上千个王来分散权力。这一做法使他自己作为管理者根本无法照顾到每个下属,真正做事情的下属无法下情上达,不做事情的下属却在旁边帮倒忙。不遵循“乘5”规则应当也是太平天国衰亡的一个原因。
在国家管理中也有这个规则的影子。一个国家的国务院总理只有一名,而其下有几十个部,分管全国各行各业。让一个总理去管理几十个部长,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,所以自然而然地在总理和部长之间设立了副总理这个管理层。总理管理几个副总理,每个副总理分管一些部。
不论有意为之,还是无意为之,环顾社会我们会发现,一个成功的、成熟的团队往往在实践着“乘5”规则。相反,那些不遵循原则,不正视规则的团队,往往很快就会被淘汰或是在竞争中惨败。